“现在工人们在切笋片、笋丝,下午就装成罐头运走。”9月25日上午,在马边华兴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兴贸易”)的厂房里,彭朝强正守着工人对昨晚收购的竹笋进行加工。昨晚,竹笋收购商把新鲜的竹笋从笋山运到这里,工人便连夜对竹笋进行了杀青。两三天后,这批竹笋罐头将出现在成都、重庆、郑州等地火锅店的餐桌。这一个多月,华兴贸易每天生产竹笋罐头10多吨,总产量4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
彭朝强的父亲彭正兴1993年开始在马边从事竹笋加工行业,至今已经30年了。彭朝强说,1993年,家里制作半成品竹笋产品,把竹笋杀青后直接对外销售,当时在马边这样的小作坊有十多家。2003年,他们家里开始制作竹笋罐头销往各地。2009年,彭朝强高中毕业,开始帮着家里打理生意,他常常被朋友戏称为“笋二代”。“我们彝区的竹笋是原生态的,采摘也是人工采摘,我想我们这一代人要让马边竹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把竹笋加工生意做大做强这是彭朝强的愿望。
在四川德顺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顺源”)的生产厂房,机器轰鸣,工人正忙着把收回来的竹笋制成调味笋。从今年3月开始,德顺源便依托国内经销商开始加工调味笋。“目前,公司已与贵州弘翰供应链、沃尔玛、山姆、永辉等线下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线上渠道已与天猫、京东、拼多多等进行分销,产品供不应求。”德顺源总经理苏辉介绍,德顺源现有车间全年加工能力为1500吨竹笋食品,产值约5000万元左右。今年,德顺源将民主镇新建的竹笋原料初加工车间作为德顺源食品的配套车间,以实现竹笋原料产地初加工,德顺源精深加工的局面,打通一二三产业链,以解决竹笋原料的季节性加工和储存问题,保证竹笋食品的原料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记者从马边林业局获悉,目前,马边除华兴贸易和德顺源两家竹笋精深加工企业外,还有8家初加工企业,基本能够满足马边竹笋加工需求。马边林业局局长潘宏表示,未来,马边将做活做强竹笋文章,以园区化发展壮大竹笋精深加工,打造“三品一标”竹笋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竹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效增值,促农增收,推动马边乡村振兴。
(编辑:张宇婷)